西望翠微
焦菊隱
來住在山下已半年了,每日沉醉在這湖光山色中。去年深秋的時節,才遷居此地,日日看楓葉鮮紅的小島上,拱立著老松兩株,平波的燕舫湖中,浮著石船,仿佛在飄搖。每當月明如水的時候,我便佇立在舫上,水中的浮影映著我眼珠晶瑩,月光下面的松柏,都似仙侶。或者在朝日未出之前,看灰云的幻變;不久一輪鮮紅的旭日,笑在塔后,這時候,回頭斜睨山光,真似浴后的香妃。我最幸福的,是去年冬天,每天上德文在早七點鐘,這樣我可以在寒風撲面的夜間,起來圍湖邊跑一二圈,然后往課室的道上走著時,正對著西山。
哈,若提起西山,真叫我追憶,還要叫我希望。每當我潦倒失意的時候(固然我無時不潦倒失意),便想起我的西山,因此我每日里要注視它有多少次,然而注視它千萬次,它的姿態,便會千萬次不同!西山像個美女,美女都不配擬它,像個美貌的女伶,雪朝,雪夜,紅日的早晨,清風的白天,微沙的下午,朦朧的黃昏,大風狂吼的深夜,濃霧迷蒙的終日,還有,春云變幻中,秋雨連綿里,或者遠處軍笳豪壯,幻憶中寺鐘沉默,小橋下流水哀婉時分……及夢中醒來睡不著的子夜,你隨時去看她,她隨時給你微笑,憨笑,苦笑,愁容,怒容,壯容,或者她竟全然埋向窮蒼里,不給你看見。
我相信,這不是偶然的吧?她那微笑的粉靨上,我看見了千年積下的愁容。我相信,這偉石叢莽下,一定壓著有多少悲怨,這一切悲怨,你偉大的西山,既不能向蒼海號啕,又不能向碧天訴怨,只有時看時令在嬉戲,因而苦笑罷了。自從我來到這里已欣賞了不少西山的變幻了,本擬每天寫一首詩,練習寫景,但終未果,如今勉強寫下六首。
一
有一天,正是一個黃昏,疏雪如墳頭的灰片,紛紛地落在山腰。似一個掛了孝的婦人,在昏黑的分明里,她哭泣在慘云之下。那一連連的山峰,都似因悲哀而暈死在蒼白的一片中。啊,蒼白,秋風后濃霜滿地,枯草原莫有這樣蒼白,老銀柏樹,經了多少凄風苦雨,蝕死在深山,沒有這樣蒼白,荒野里,終夜哭泣,沒有人憑吊的腐骨,沒有這樣蒼白,當一個美女驟然聽這蒼白,像萬籟俱靜中,鳴泉上,古寺里空黑的一間佛堂上,顫顫出的唪經聲,懶懶的木魚聲,隔一會一聲的晚鐘聲,使淪落人的心,又一番地翻起了酸淚的波濤。我注視著萬壽山上的孤塔。這枯塔,如今是一座銀塔,一座懺悔的塔,一座塔儲滿了往事前塵新愁舊恨。我愿此塔消滅,愿它消滅在無邊的蒼白里,在說不出的痛苦里。但是它卻更蒼白得兩樣,像是個死尸的唇,生前紅得消魂,死后白得消魂!
二
第二天清晨,天是晴了,但是積雪未消。春寒驟至,把冷冰打到眼簾。我倒背著手,向著西山走來。仰首看山,已有一部的積雪溶化,那一層層紋縷,像飽經了風霜的老人,又好似雨點打了的殘荷。
美麗啊,又絕似一個婦人,舞罷歸來,斜倚在床側,珠衫未解,燈光下,閃耀著一條條的珠串,那鵝毛的大扇斜放在潔白的右臂上。啊,還是一個娼妓,是一個歌女,是一個無所依倚的浪婦,在歡笑之后,落下了一滴滴傷心淚,在嬌白的粉面上,流成了一條條紋印!不啊,如果有一群白鴿,飛翔在黃沙蔽天的野外,也許沒有這白雪半溶時的西山美麗。
這雜亂,像華筵上的杯盤,這雜亂,像戰后的殘壘,這雜亂,這一大片無聲的嘈雜,像戰場上的喊殺。再啊,那座塔,灰云后浴罷的白月,那會像它這樣慘情?似那美女的手指,正在拭擦熱淚!咳,這手指,曾彈過多少珠淚,多少淚珠!
三
當我從愿望之迷夢中醒來時,欠看見她又變了。這一次,你們為什么沒有看見呢?這里,那里,到處是模模糊糊的煙霧,從山腰中飛出。我曾看過沉雨的惡云,從山后奔出,但,那有這樣徐緩,這樣不斷,這樣的靜靜無言。我想到密柳遮到橋邊,光明中不見日影,小屋里,只聽見蟬鳴,佛經唪誦處,一把香爐,那樣安安靜靜地回旋的煙啊,恰似這時的西山。我這時企望著另一世界,企望著這傷痛的世界,也都布滿了浮煙,因為,我遙望那里,似一條藏龍,屈伏了多年,一旦想脫盡深愁,飛騰天外。這全山,都像云煙在飄搖。惟有那座塔啊,那座積滿了憂怨的塔,卻沉沉地動也不動。如果這云山飛走時,這塔會仍舊落在這里的!啊!天啊,這里積滿了憂怨!
四
昏昏地已到了黃昏將近的時候了。什么事都覺得安閑不少。作工的,吸著一口蘭花末,嘆了一聲。咳,本來人生原是一場做不醒的大夢!在淺藍的天空中,看到浮的云變化分全,湖水中模糊地映著。遠山處,一帶薄薄的霧下,罩著淺淡的西山,西山后,又烘托著幾片野云。這時節,是云是山,辨不分明,只有模模糊糊的一片,一層的深淺。盡遠處,天,云,山分不清楚。盡近處,是那座滿儲憂苦的寶塔,像死別在昏老的記憶中,分明的清楚!這一片,簡直是一場場綺夢。失去的青春,失去的靈魂,失去的歡樂,只能在此一片片蒼然的綺夢中追尋。啊,夢啊也怕不久,因為這沉沉的黑夜,將一切的夢境罩著。但,那座怕人的塔,卻還能在昏黑中閃出它的白影。
五
就是這樣悲傷的一天一天地過去了。這一清晨,松針似乎驟然綠了,湖水突地起了無數縐紋。一片紫色的晨裝,飾著當日舞罷掩泣的歌女。狹眉處,閃著一副惺松的嬌態,她是剛從好夢中被晨光驚醒,笑渦,自然可以窺看后邊的苦容,像畫眉的柔啼。這一片紅紫,真是小女孩的赧顏,因為她昨日的偷泣,被我聽見。那發的烏黑,那肌膚的柔白,那明眼的閃耀,那牙齒的玲瓏,這一切,都把她心中的悲苦,暫時掩過。這一座積愁之塔,也就像她的一個繡枕,倚在她身下。你只能看見一切一切的眩耀,卻看不見這座引人落淚的塔了。
六
這一晚,人靜了,我從喧吵的城池,走歸荒涼的墓道。驟如離了母懷的孤子,暗自凄啼。這路上,一列列鬼魅般的樹枝,又見一只春天的小鳥。只有如雪的狂風,嗚嗚哀鳴。仿佛這四外盡是鬼魅,阻我的去路。我已然走得疲乏了,能憩一憩么?但這荒野,何處是藏身之處?我跌倒在一個橋邊,垂頭嗚咽。但,當我仰頭祈天時,驟見那遠山如黑衣的寡婦,幻念著她的丈夫。她幻憶著從前她丈夫的紅唇,緊緊壓在她的黑發上,那時何等甜蜜!這時,正是落日銜在遠山后,仿佛當日的恩情。但,轉眼間,紅日已竟消沉,只有那西山昏死在蒼茫的黑夜里!
作者簡介:焦菊隱(1905—1975),作家。著有散文詩集《夜哭》、《他鄉》,小說集《重慶小夜曲》等。
|